10年后,国产啤麦市场占有率将超过进口大麦
七成啤酒大麦原料依赖进口的中国啤酒业,几乎难以摆脱国际啤酒原料市场的种种约束,而跌宕起伏的国际啤酒大麦市场更令中国的啤酒企业承受着莫大的压力。中国啤酒工业要健康发展,就必须要有自己的原料供给保障。日前,中国作物学会大麦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北京农学院白普一教授表示,随着国产大麦种植规划合理,生产技术进步,改善品质和优化市场,今后我国啤酒大麦的市场占有率将稳步提高。10年后,国产啤酒大麦市场占有率将超过进口大麦。2005年我国用于酿造啤酒的国产大麦有145万吨左右,而到2015年,将达到280万吨。与此同时,啤酒大麦的进口量将从2005年的218万吨降至207万吨。而根据白普一教授的测算,2015年国产啤酒大麦的市场占有率将由2005年的39.09%提升到57.5%。
“目前,我国啤酒工业已经做大,尚待继续做大且做强,而啤酒原料的整体情况却相对滞后,特别是国内的啤酒大麦远滞后于麦芽制造业。啤酒工业的技术进步对啤酒原料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挑战使麦芽制造业越来越处于被动地位。与此同时,麦芽产能严重大于需求,2005年,我国的麦芽产能达到了420万吨,而实际需求只有298万吨,供求脱节致使许多制麦企业不得不限产。”白普一说,“而由于国产大麦麦芽存在质量缺陷较多,大型啤酒企业在使用国产啤酒大麦麦芽作原料时,虽原料成本降低,但往往导致综合成本偏高,致使国产大麦麦芽长期以来市场价格低于进口大麦麦芽。此外,由于小农户分散的小规模兼业生产方式与大规模生产的制麦业对原料成本和质量要求的矛盾没有解决,国产啤酒大麦生产不稳定,质量不均一,这都导致了近15年来国产啤酒大麦的市场占有率低于进口大麦芽。”
在对近20年、主要是近5年中国大麦——麦芽——啤酒有关生产与市场情况及相关联因素分析之后,白普一教授从定量与定性两个方面对未来5—10年我国啤酒大麦产量前景作了预测。白普一教授认为,中国的啤酒工业面临综合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加剧、经济效益低迷的压力,在“十一五”期间从质量与价格两个方面将继续给啤酒原料行业造成压力与挑战,但其持续发展又给啤酒原料生产带来巨大的空间。整个“十一五”和“十二五”期间,国产大麦麦芽在质量与价格上将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同时也转变成了麦芽工业良性发展的动力。白普一教授预计,国产啤酒大麦和使用国产啤酒大麦的制麦企业,其市场空间在“十一五”期间依旧存在,不会严重萎缩,也不会有大的发展;但在“十二五”期间情况会缓慢地向良性方向发展,其市场占有率将在“十二五”末超过进口大麦麦芽。
白普一教授从产业链条内外的几种基本关联为记者进行了详细分析。他认为,以澳大利亚为主的进口大麦在“十一五”期间乃至“十二五”初期仍是调控中国啤酒大麦生产与市场及麦芽市场的重要杠杆。而啤酒工业的持续发展包括将来出现的市场价格上调,将有利于东部沿海集团化大规模生产的麦芽企业。与此同时,政府的扶持、品种与栽培技术的优化、布局的调整、行业组织的建立与卓有成效的工作,将使国产啤酒大麦从“十二五”初期开始走向健康稳定的发展阶段,在种植区划更合理,标准化生产到位,产业化经营基本实现后,将会以质量优良、效益明显的面目自立于世界啤酒大麦生产大国之列。
白普一教授还从对产业链条发生深层次结构性变化的估计方面对啤酒大麦进行了定性预测。他认为, “十一五”期间制麦行业承受产品质量、原材料成本、产能大于需求带来的市场恶性竞争等多重沉重压力,进而导致出现的大厂新建、并购整合、老厂技改、选建国产大麦基地等情况,将成为行业深层次结构性变化的动力。“十二五”期间,产能回落、产量增加,企业区域布局更趋合理,产品质量改善,麦芽市场更趋优化。“十一五”后半期很可能在国产啤酒原料界出现两件有利于行业发展的事情,一是随着《中国啤酒大麦生产发展规划》的实施,一些优惠政策和项目将出台和实施。二是行业组织将应运而生,并担负起推动国产啤酒原料发展的历史使命。
“国产啤酒大麦经过‘十一五’期间依旧的阵痛后,到‘十一五’末面积和总产将稳定在900万亩和230至250万吨之上,但市场占有率会明显提高。”白普一教授非常乐观地预测说,“到2015年,我国啤酒产量将达到4986.96万千升,将消耗398.96万吨麦芽,折合大麦为486.5万吨。而国产啤酒大麦面积将达到1000万亩,产量将达到300万吨,市场占有率将超过进口大麦。”